濟南綜合保稅區設立,將與未來的中韓自貿區形成區域連接。本報深度記者 寇潤濤 攝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一周後的10月8日,青島市發佈《青島市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綱要》,提出全面啟動創建青島自由貿易試驗區。
  這已經是青島第二次如此渴望自貿區的到來。對於自貿區的探索,山東並不是“一窮二白”。上世紀90年代初,青島緊隨上海,成為全國首批成立保稅區的城市。從1995年青島專家組出版調研成果《闢建青島自由港》,到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編製完成《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港功能轉型試點方案》,青島早在10年前就曾掀起一波探索“轉型自貿區”的浪潮。
  在將來保稅區轉型自貿區的道路上,上海自貿區有何經驗可供山東借鑒?無論如何,從上海經驗來看,自身的創新才是發展的根基。
  本報深度記者 寇潤濤 孟敏
  青島爭建
  “自貿區”的緣起
  10月中旬,青島提交了建立中韓自貿區的申報。一時間,繼上海成立自貿區之後的“第二個自貿區即將獲批”傳言四起。
  其實,這是青島第二次如此渴望自貿區的到來。作為全國首批成立保稅區的城市,青島一直就渴望“轉型自貿區”。
  這股浪潮下催生了眾多研究保稅區轉型自貿區的專家、學者。魏炳義便是其中一位,他曾說過:“青島極有希望趕上第一班車,還沒有哪個保稅區像青島這樣較早地、系統地做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研究和準備。”
  1994年初,青島市政協牽頭,市計委批准了專門經費,成立以青島市生產力協會為主要專家組成員的課題組,在青島、深圳、廈門、大連等市的保稅區進行了歷時一年多的考察研究。
  魏炳義是當時的專家組主要成員,他認為,中國的保稅區就是在我國還不具備發展自由貿易區的條件下,參照自由貿易區的模式,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情況創立的。它僅僅是一種帶有試驗性和過渡性的特殊經濟區域。但現在,保稅區需要轉型。
  2001年,青島保稅區管委會主任王懷岳到北京找到了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成思危,詳細彙報青島保稅區為轉型自由貿易區的準備工作。2003年1月,《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港功能轉型試點方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編製完成。
  面對陌生的自貿區市場體制和規則,上海、青島、天津等這批最早爭相提出建立自由港的城市,開始了近10年時間的實踐摸索。
  青島探索自貿區的同時,山東各地保稅區建設也如火如荼,濰坊、濟南相繼成立綜合保稅區,助推外貿經濟發展。
  試驗田的作用
  儘管民間傳言此次青島申報中韓自貿區獲批的可能性較大,官方卻保持了謹慎、低調,一位官員私下透露:“不到最後誰也說不准。”
  對於從保稅區發展到自貿區這條路,山東省發改委一位相關人士這樣說道:“如果說綜合保稅區是對保稅區的升級,那麼上海自貿區則是對綜合保稅區的突破。”
  山東目前擁有綜合保稅區5個,設有國家保稅區(保稅港區)的城市有青島、煙臺、濰坊、濟南,而臨沂、東營和濟寧也向省政府申請,設立保稅物流園區或綜合保稅區,聊城也已啟動申請保稅物流園。
  “綜合保稅區和保稅港區一樣,是我省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開放區域。”省商務廳一位人士說,綜合保稅區屬於國家級特定功能區,集保稅中心、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等多項功能於一身,是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原標題:山東從上海自貿區里學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67rtteu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